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舆论
中国文化报整版刊文聚焦佛山:以示范区创建助力佛山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

7月3日,佛山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终期验收动员会。
获得2017年骨干群众文艺团体扶持资金的佛山市语言艺术研究会在新年朗诵会上表演。
2017年8月,佛山市公共文化设施联盟成立。
市民馆长文化活动:中学生与名著有约。
  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即将迎来终期验收。为督促全市各级政府、各单位各部门加快创建工作进度,全面做好迎检准备,广东省佛山市于7月3日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终期验收动员会,对创建工作冲刺阶段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争取以优异成绩迎接文化和旅游部的验收。
  当前,佛山全市上下正迎着此次动员会吹响的集结号,以“保通过争优秀”为目标,全力冲刺示范区创建迎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写下精彩的文化篇章,也为佛山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夯实基础、增添魅力。
  创建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整体处于广东前列
  据佛山市创建办副主任、市文广新局局长陈新文介绍,佛山市自2015年8月取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目前,佛山全市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56.25万平方米,每万人均面积2093.81平方米;藏书总量达943.43万册,人均藏书量1.23册,办证总数93万个。整体处于广东省前列。
  在2017年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中,佛山市35个指标全部达标,其中,31个指标为优秀,优秀率为89%,合格率为100%,以97.71分的总成绩名列东部组第二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目前,佛山市对照中期督查创建指标的自查优秀率为100%,成效显著。
  文化设施建设高位提升。全市6座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和6座区级以上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32个基层文化站均为省特级站。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33个,覆盖率达100%。探索建设了39度智能文化家、白坭文化中心智能文化家等一批新型智能文化生活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五化”发展。一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全面开展“二代身份证”免押金书刊借阅服务,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免除押金的地级市公共图书馆联盟。二是基层服务均等化。每年开展活动过万场次,覆盖城乡、产业园区,兼顾不同人群。三是服务方式数字化。建成“佛山文化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市联合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实现了城乡100%全覆盖,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祖庙、数字美术馆等项目稳步推进。四是供给主体社会化。2015年以来,市本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金额累计达4000万元。创新建立“社工+文化志愿者”联动体系,促进文化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目前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共有57支,登记在册人数10205人。五是服务项目品牌化。“佛山韵律”系列活动、“筑梦佛山”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南风讲坛”等常态开展,历久弥新,口碑良好。
  文化体制改革多点开花。一方面,总分馆制建设全面完成。市级层面,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佛山市文化馆站联盟为依托构建覆盖全市、共建共享的服务体系,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共有成员馆228家。区级层面,各区全面落实总分馆制,尤其是禅城区、南海区图书馆,其总分馆建设模式被广东省文化厅作为示范进行推广。另一方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改革顺利推进。18家事业单位建立理事会制度,其中,市文广新局对市图书馆理事会充分放权,将图书馆业务绩效考核权、班子任免建议权等权力悉数让渡,打造“有牙齿的老虎”。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围绕示范区创建有关制度设计的要求,以“制造业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为总课题开展系列制度设计研究,形成了“1+2”报告体系,出台了《佛山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含《佛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关于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办法》《骨干群众文艺团体扶持办法》《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的通知》《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文群共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等“1+N”系列政策文件。
  补齐短板指标,做实优势指标
  去年6月中期督查结束后,佛山市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各区、各部门对标对表创建目标要求,以填平、补齐创建工作中的弱项、短板为重点,以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为目的,有效推进创建工作的全面落实,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俊文在动员会上要求,要对标对表验收的要求,以“保通过争优秀”为目标,全力冲刺示范区创建迎检工作。各区、各部门特别是承担迎检任务的相关部门,务必树立责任意识、时效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验收迎检工作。
  他同时要求,要服务基层,贴近群众,确保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效率,着重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效能和精细管理水平。大力推动运行机制创新,强化文化理念、文化资源、文化活动的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区化、常态化、品牌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全面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走进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他还要求,要实现社区、园区共建互动,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佛山样板。要优化提升产业工人配套服务,制定出台加强产业功能、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完善企业园区的文化设施建设,强化企业、园区文化造血功能,打造产业工人文化活动管理人才、文艺创作人才两支队伍。推动社区和园区常态化互动,提高社区对园区的文化辐射能力,加强园区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市区产业工人文化活动品牌效益,开展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争取形成一批看得见的优质项目。
  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在动员会上强调,要狠抓落实,确保示范区创建取得成功。示范区创建工作虽然已经进行了3年,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还需要再接再厉,把迎检工作做实做细,确保示范区创建验收取得成功。要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有针对性地在设施管理服务、数字化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持之用力,缺什么补什么,抓住短板指标,做实优势指标,让老百姓知晓,让老百姓参与,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提高站位,坚定做好创建验收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能不能够顺利通过验收,能不能取得好成绩,不仅关系到佛山的荣誉,也关系到广东的荣誉。”朱伟在动员会上表示,必须提高认识,提高站位,坚定做好创建验收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朱伟说,做好示范区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当前,佛山的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既体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也体现在各区之间。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契机,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实现中心城区的均等,更要实现城乡均等;不仅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另一方面,也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的具体举措。朱伟说,当前,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所以要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改革,推动文化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创建示范区,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佛山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打造南方(广东·佛山)影视中心,举办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香港·佛山节等,就是在文化领域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佛山建设“党建引领,文群共建”的工作机制,打造公共文化设施联盟,建设智能文化家等面向基层、社区、农村的项目,是营造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文化举措。
  朱伟说,创建示范区也是提升佛山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城市投资环境的具体体现,既包括硬的方面,也包括软的方面。从硬的方面来讲,佛山的经济总量今年将超过1万亿元,人均GDP甚至超过上海,城乡居民人均收入4万多元,常住人口人均储蓄存款12万元,城市形态正在快速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软的方面,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要达到名城的标准。通过创建示范区,将使这座制造业城市增添温情脉脉的情感元素,为市民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创建示范区也是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的重要举措。朱伟说,佛山如果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佛山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就是以文化导向作为城市的发展理念,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兴城、以文促产。以文化人就是要通过高度的文化自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可,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以文兴城就是要用高度的文化自信支撑城市形态,把对佛山文化的热爱通过建筑、道路、城市形态建设、古村落活化、乡村振兴等体现出来,落到实处;以文促产就是要让文化建设有力地引领现代文明和历史底蕴的高度融合,让文化优势有力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的创新氛围。
  坚持改革创新,将佛山打造成一座处处见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朱伟强调,要解放思想,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来思考推动佛山的文化建设。首先是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做好文化建设要靠改革、靠创新。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举措就是深化改革。只有将改革创新精神发扬到文化建设更广泛的领域,发现历史遗产的现代价值,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做强,加强文化基层治理,建设高品质城市,才能把文化建设虚功实做。
  朱伟说,要更加注重学习调研,特别是要结合正在进行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讲话精神,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要通过学习增强本领,增加对文化的了解。要深入调研,到人民群众中去,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只有结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搞文化建设,才能接地气,才不会成为两张皮。党委、政府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能自娱自乐,老百姓不参与就没有获得感。
  同时,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在抓好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纵向方面,形成全市一盘棋,五区错位发展又各有精彩的效果。横向方面,文化部门通过加强制度设计,与宣传、国土规划、住建、公路交通、旅游等部门,共同研究推进城市文化形式的特色化,在城市建筑外立面和街区一体空间上有机融入佛山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剪纸、年画、陶艺、雕塑等,将佛山打造成一座琳琅满目、处处见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五区同创 各有精彩
  市区同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是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一大亮点。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佛山市各区突出问题导向,提高服务效能,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形成了既有显著成效又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
  禅城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健全完善,打造了“家门口、零门槛”社区文化生活圈,各类活动站点达875个。依托“菜单式”“订单式”“禅城文体旅一点通”,实现了文化服务供给与百姓文化需求的无缝对接。为传承文脉,修缮了水上关帝庙复建,仁寿寺、精武会旧址等一批古迹,新建文华公园水舞声光秀项目,活化升级南庄、紫南村、头村等古村落。区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成功,通过省级验收并作为典型标杆在全省推广,12个文化馆基层服务点建设全面推进。全面完成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区博物馆成立理事会。
  南海区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文化+”战略,推动区域发展,促进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健全了“一个中心,三个支撑”制度,提出打造岭南风韵文化名区的中心目标,出台文化事业发展资金及其细则等资金保障政策,构建领导小组和协调机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及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文化类社会组织审核管理等平台拓展政策。探索出“456+N”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体系,形成了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南海模式”。通过建设智慧图书馆(24小时读书驿站)服务网络,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市民家门口。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坚持让群众“点单”,赢得群众“点赞”。
  顺德区通过抓基础均衡,推动辖区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无死角、公共文化队伍规范化。通过抓创新融合,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化、社会化。通过抓体制机制建设,成立了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公共文化设施联盟,完善区、镇(街道)、村(居)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制定出台文化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化、长效化。着重打造了设施拓展、服务延伸、体制改革深化三大示范项目。
  高明区自2015年以来,全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针对文化发展中基础较弱、载体不强、供给不足等瓶颈问题,对标示范区创建要求,着力补齐文化阵地、文化载体、服务供给三大短板,认真做好文化民生工作。已建成近4万平方米的区文化中心,并推动镇街文化站提升改造,基础设施全面达标。涌现了多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域,并有多个大型文旅项目落地或正在深度洽谈。通过组建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创新服务手段,营造了文群共享实施文化惠民的良好局面。
  三水区将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经自评,涉及区级建设任务的25个指标全部达标,达标率100%。已建成一批便民利民的文化基础设施,探索形成了以乐平文化中心为代表的产业社区模式、以博雅滨江新文化中心为代表的社区俱乐部模式、以白坭镇陈氏大宗祠文化中心为代表的新型文化阵地模式、以云东海街道云东海社区为代表的社区文化物管模式四种不同的运营模式。通过统筹资源,连续多年开展“魅力三水·文化五送”、“书香三水”全民阅读以及“三好”系列等品牌文化活动,构建了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链。
  (文/记者谭志红、桂红、陈颖、王阿玲)
友情链接
  • 365asia版权所有 Copyright114108 www.fnxian.com All Right Reserved
  • 办公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大福路14号8楼 联系电话:0757-83325328 传真:0757-83355870
  • 市纪委派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组 举报电话:83200963 邮箱:fsxcbjjz@163.com 粤ICP备05033668号